“现在上海每个地铁站根本都装备至少1台无妨碍电梯,世纪大路站乃至装备了8台。但运用电梯存在一些不便利,部分设备成为‘鸡肋’。”市政协委员、台盟市委研究室一级调研员林丽平说。
林丽平经过实地造访发现,有的无妨碍电梯方位过于荫蔽,比方,11号线交通大学站无妨碍电梯坐落2号出口荫蔽处,很简单错失。有的无妨碍电梯标识不清,比方娄山关路地铁站无妨碍电梯与其他出入口相隔较远,需进入汇金百货才干看到,无明显指引标识,站外也无工作人能问询。此外,部分无妨碍电梯运用不便利,有的要绕行很多路,有的需求工作人员全程操作。
林丽平呼吁,贯彻落实《上海市无妨碍环境建造法令》,对标上海老龄化社会、残疾人友爱型城市建造,要逐渐优化地铁站无妨碍环境建造。
她主张,一方面,赶快整理上海地铁无妨碍设备布局,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以便利乘客为最大准则,调整或优化不合理的设置。关于新设地铁站及人流量较大的多线换乘地铁站,有必要进步无妨碍设备建造力度。另一方面,完善站台表里的无妨碍设备标识,尤其是添加地铁站外部的无妨碍设备指引标识。
现在,官方Metro大都会软件要经过“车站概况—地铁线路—站点称号—站内设备”多过程才干找到无妨碍电梯方位,且仅有文字描述。林丽平期望逐渐优化查询功用,在主页添加“无妨碍设备”选项,经过单次点击即可查询无妨碍设备方位,并支撑导航前往。